会员登陆:
新百伦何以“跑”红中国市场?
当下,在淘宝上搜索名人和文化效应都让穿新百伦演变为亚洲年轻人的潮流之举。而身边穿New Balance的年轻朋友也越来越多。
根据FashionMag.com中文网的数据显示,New Balance增速最快的恰是这几年。其全球三年来实现快速增长,2011年增长14.6%,2012年增长12.2%,2013年增长14.2%。其2013年营业额已达26亿美元。2012年到2014年,New Balance在中国的店铺从573家扩张到1000余家,增幅达75%,且深入到二三线城市。
New Balance中国区产品经理彭余晖表示,在New Balance的两大鞋类分类——更注重跑步功能性的运动表现和设计更日常化的生活方式之间,生活方式的鞋款确实卖得比运动表现更好,因为大部分消费者购买跑鞋的目的不纯粹是跑步,跑步鞋的舒适程度,很适合人的日常穿着,被当做时尚单品来搭配。
专注自身做跑鞋
然而,对于“是明星和潮流引爆了New Balance”这一态度,New Balance中国区市场总监江畅却有不一样的解读,他认为,“潮流源自人群的主观喜好,是变化的、偶然的,也是可创造、可延续的。New Balance能够存续百年依靠的是超越潮流的东西。
所以,New Balance全球CEO罗伯·马蒂尼坦言,New Balance仍将持续专注于在专业运动上的投入,尽可能地提升运动表现鞋款的销售。“我们大概将80%的品牌营销费用花在了跑步运动上。”
2013年10月19日,New Balance在上海举行Color Run比赛,这是New Balance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跑程相对较短、只有5公里,主要用以吸引初级跑者的比赛,8月在北京举行时,吸引了超过2万人参与,而且比赛场次也在逐年增加,明年Color Run将从今年的2场增至5-8场。罗伯·马蒂尼还表示,品牌还会继续赞助大型跑步赛事,2014年马拉松的赞助商就是New Balance。
同时,New Balance还在通过细分跑步鞋类型,深耕专业跑步市场。彭余晖表示,今年开始,他们还对跑步鞋进行了分类,从设计角度——主要是鞋底的设计——把运动表现的产品分成三条产品线:Run Fast(跑得快),Run Far(跑得远)和Run Fit(跑得舒适)。
模式改造成转机
张鸿文在接手New Balance中国区总经理一职时曾说:“New Balance在中国是被低估的品牌,我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挑战,类似于一种‘抄底’思维,挽救一家陷入低谷的品牌自然有成就感,但关键是从哪里开始。”
张鸿文还记得刚履任的那段时间,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国各地“巡店,砍掉New Balance在售的2/3的产品以保持陈列的规整。在余下的产品中,他又确立了New Balance在中国发展的“3+1”产品战略:即慢跑鞋系列、复古休闲慢跑系列、英美产系列以及童鞋,并将所有的市场营销和门店资源全部集中到这3条产品线上进行推广。
在“3+1”减法模式的产品布局下,使得New Balance能够更加清晰地传递品牌信息,聚焦于支柱产品以加大宣传和沟通力度,强化形象和定位,向消费者沟通各自的卖点,打出知名度和喜好度。每一类商品仅仅宣传一个重点,避免过于复杂的商品信息干扰消费者选择。
与此同时,New Balance在过去几年的几年间,在门店零售、培训、运营等层面都有努力提升,将New Balance中国的门店对不同产品线的包装和店内宣传生动化进行了升级,同时让产品的陈列方式更符合消费者购物的习惯。并和线上沟通进行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品牌体验。比如围绕《三原色》线上微电影的剧情,在门店实现和微电影主题和内容一致的陈列。通过向消费者传达更完整的故事,创造互动体验。
正如江畅所言,New Balance并不是不知不觉就火了,而是因为近几年New Balance全球制定了清晰和聚焦的战略目标——向全球第三大运动品牌的目标迈进,并在策略规划、资源投入、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推进,团队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罗伯·马蒂尼预测说,“New Balance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强势。去年我们的销售额翻倍了,我希望今年会再翻一倍。十年之内,中国的运动鞋市场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